评论Europerio9最新牙周疾病分类(节选)
By 香港大学植齿学团队
2018年6月26日

第九届Europerio上周在阿姆斯特丹圆满闭幕。虽已成历史,作为欧洲牙周病学联盟(The European Federation of Periodontology, EFP)的旗舰活动,本届会议的影响力将历久弥新。不同以往,本届会议从内容设计上看点十足,除了常规的临床、科研相关课题讲座,还有各种临床大师班,辨论会,现场手术直播,厂商环节以及壁报展示,参会人数超过10000人。
今年Europerio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牙周和种周疾病的新分类。就在几个月前,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牙周临床医生和研究学者齐聚美国,参加由美国牙周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riodontology, AAP)和欧洲牙周病学联盟(The EFP)共同举办的研讨会,回顾总结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制定出牙周疾病的诊断分类。回想上一次共识研讨会已经是20年前,当时提出慢性(Chronic)和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的概念。如果你年纪足够大的话,相信一定还记得1992年发表的分类中,对牙周炎“早发性(Early Onset)” 或者“快速进展性(Rapidly progressing)”的描述。
不用担心,你不需要重新学习牙周病学!
一方面,不像术语,牙周疾病的病因学、病理学、以及疾病本身并不会每二十年就被重新推翻,治疗方案也同样变化不大。真正突破性的进展实际并不常见。另一方面,新的分类和术语反映了我们在一个时期对疾病最好的理解和总结。它的目的在于当下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随着知识不断丰富,基于循证医学的理解不断加深,人们对疾病诊断重新分类的需求自然发生。这也是本版分类的目标,希望可以尽可能准确体现出最新的循证医学,包括业界人士对牙周疾病的理解,同时,尽可能精确并且简化形成一个结构性框架,用以描述临床上各种疾病的状态。
现在,你可以直接在AAP网上( http://www.perio.org/2017wwdc )找到这24篇介绍新分类的文章,或者在Wiley图书馆(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19433670/2018/89/S1),临床牙周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aology, JCP)里搜索全文。有关新分类方法的临床运用,以下两张表格供你参考。此版本只用于通讯报道,请读者仍以官方发布的中文版本为准。查阅以上网站可阅读原始信息,版权归属美国牙周病学会AAP。
你可能立刻注意到了,“侵袭性牙周炎”被删除了。而相应的,进展速度现在被划分为三个等级“A, B, C” 以对应疾病进展“缓慢,适中和迅速”。
谈谈我们的感受
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新分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加复杂,描述性的内容更多,需要测量不同阶段不同参数,因此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运用此工具时可能需要做更多功课 。但另一方面,这个分类让诊断过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临床情形,如果医生熟悉并能掌握这背后的逻辑和结构关联,相信这个繁琐过程不会是个问题。
至于种植牙,内容很好理解。这一版分类首次恰当且详细描述了种周疾病,并且提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结构帮助医生诊断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这个结构中描述的诊断依据是已经被业界人士广泛认可的一些临床迹象,因此并没有太多让人惊讶的地方。
随着这个新分类逐渐运用于日常诊疗,我们可以预期,关于如何最好的运用此工具将会引发一系列讨论。虽然临床医生无比欢迎最新的循证医学,但新分类想要普及一定面临诸多挑战,想象一下,我们甚至可以同情全世界的牙周专科住院医师,他们可能需要将以往所有病人的病历记录重新修改,以符合最新的术语!
新分类的另一个挑战就是,可能影响我们理解过去已发表的文章结论。至少从翻译的角度来说,过去的数据和信息想要完全对应新的分类是有困难的。想想过去二十年有关侵袭性牙周炎的文章(如果你现在搜索Pubmed,就可以发现2974篇文献),想要直接使用过去研究的结果,以对应新术语中的疾病状态,这几乎不可能。这带来的风险就是,过去那些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可能不被采用,而要想将新的研究结果和旧的研究结果相结合,将变得无比繁琐。
这一点让我想起每一次苹果的产品要升级系统时,我就很头痛。因为每一次升级,很多运用软件就受到影响而不得不淘汰。可惜的是,我们的新分类并没有转换工具可选。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新分类对于每天需要接触疾病和治疗的医生来说,还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宏观看来,完全运用这个新术语还需要一段时间,例如,WHO对于重新描述疾病的分类和编码都需要时间。而我们小小的口腔界,更新的速度就迅速很多,我们时不时地就需要矫正一下自己拥有的这些装备,以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感谢微信公众号"港大植齿学"同意授权转载, 原微信链接: http://t.cn/RrWskVb
港大植齿学微信号:
